在没有见到陶艺家陈沛津之前,我已经购买过他的两件作品,分别是2009年旧版的《刘海戏金蟾》和2011年新版的《刘海戏金蟾》。2009年的作品是我特意挑选送给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罗怀臻老师,而2011年的作品则是我太太送给她星海学院的老师,我记得,这两件作品都深得两位老师的喜爱,他们从中感受石湾公仔的艺术,赞叹不已,作为佛山人,与挚爱尊师分享佛山陶艺,我有说不出的快乐。
正是由于有此种情结,我特意拜访了陈沛津大师,聆听他的艺术追求与见解。

陈沛津是广东清远人,1993年起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先生,2003年创立醉陶艺工作室。陈沛津的作品以人物为主,追求传统与现代,粗旷与细腻结合的手法,获奖作品包括《刘海戏金蟾》《如意观音》(2010),《虎炳春秋》(2009),《悠然见南山》《莫道渔夫只为鱼》(2008)等。

陈沛津告诉笔者,他的作品以人物为主,尤其是文人。在陈沛津的工作室里,有他一幅充满人文色彩的原作,背景为一幅秋意甚浓的国画。以国画和陶艺作品配合,我在潘柏林大师的作品中看得较多。所以看到师承潘大师的陈沛津时,我很自然就问他,这些国画是否也由自己完成。他笑笑说,学有专工,国画另有作者。但无论如何,我很喜欢这一手法,好像舞台的前后景一样,顾盼成趣。后来我在陈大师的作品集中,就看到了一个顺德国画家的序言,也印证了他们书画和陶艺配合展示的妙处。

陈沛津艺名醉陶,能为陶醉,自是对陶热爱之人。很难想象,陈沛津投师潘大师前,却是没有学习相关专业;师从潘大师后,从素描和结构学起,十年磨砺,成立自己工作室,再经历近10年探索,闯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之路,无论是我甚为喜爱的《刘海戏金蟾》,还是最近推出的观音,泥色朴素,神态自然有趣,怡然自乐,确是作者良好艺术修为的表达。陈沛津认为,传统的石湾公仔比较注重釉色尤其釉变,题材也有它的局限性,所以他在保持传统创作的同时,对很多题材作了大胆的创新,观音和佛像都是此类创新的作品。

为了在传统中突破,陈沛津更大胆引入富有特色的木头底座,让底座和陶艺品浑然天成,展现东方陈设艺术品之美。对于这些木材和造型的选择,陈沛津每件都不遗余力地亲自挑选。这个观音下方的圆形木座就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个。

和不少佛山陶艺家一样,陈沛津也是夫妻档。谈起先生的达摩作品,陈太太流露出无尽的自豪和兴奋。

谈到陶艺品的收藏,陈沛津向笔者和百陶居艺术网的编辑陈述了自己的观点,他目前的原作一般不销售,限量版和精品是目前主要的销售产品,他希望和更多热心石湾陶艺的个人和机构合作,共同提升石湾公仔的品牌。

|